慢性病综合健康管理方案
慢病综合健康管理必要性
从通过健康大数据统计分析,复合型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百分比呈上升的趋势,这主要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高糖、高蛋白以及缺乏运动、起居不规律等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关系密切 ;而且男性30-49岁之间慢病患病率总体水平最高,其次是年龄在40-59岁之间相对来说女性各慢病总患病率均好于同龄男性组,主要原因可能与男性吸烟、酗酒、长期社会压力大等其他危险因素较女性多有关 ;研究显示北京市中老年男性慢病患病率较高,加强中老年男性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应更加引起我们的关注。另外,在比较各年龄段男女各项的主要指标值发现,各年龄组的BMI、腰围、空腹血糖3项指标均高于诊断标准,这说明超重、肥胖和高血糖是主要的慢性病发病因素,与国内研究报道一致。这进一步说明了,人们缺乏科学的膳食管理和体育运动,而且我们社会也缺乏对健康饮食和健康运动的重视,给慢性病的多发提供了外部因素。多种慢病可同时存在于同一机体,其发病机制具有内在相关性,而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等一系列代谢异常的关键因素,因此,按肥胖程度分组后的发现 :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中心型肥胖者,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现代长期久坐办公的工作方式,大量脂肪堆积在腰臀部引起内脏脂肪严重超标,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可以解释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发生率显著升高;其与血脂紊乱、高血压患病率未发现相关性,仍需深入研究。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探讨
慢病健康管理是指组织慢病专业医生及护理人员,为慢病病人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该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全方位、多角度为慢病病人提供健康服务,注重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传播医药卫生知识,为慢病病人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促进、用药指导以及人文关怀。
我研究院通过多年的慢病健康管理实践,建立了相应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在对慢病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的基础上提出更加灵活、中西医结合(中医体质评估指导、中医养生调理、辩证施膳)、健康管理与健康疗养相结合的干预模式 ;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协调和控制 ;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并在现有慢病健康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参考目前新近各慢病防治指南,结合专家多年经验找准各项慢病异常指标的切点,进行分级管理。
(1)健康管理与健康疗养相结合 :在我研究院的成功案例中充分体现了健康疗养的有效性成果,针对慢病患者提出阶段性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中医养生调理、心理干预等,并融入健康疗养理念,主要由自然起居、林中漫步、茶道、温泉等一系列的疗养环节组成。基于我研究院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舒适清静的自然居住环境、特有的浅层温泉水疗以及规模化的健身场所,为患者提供对人体有益的各种自然疗养手段,通过环境和自然因素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起到心理调节、缓解疲劳、镇静的作用,减少各种大城市环境污染对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的影响,达到整体调整、辅助治疗慢性病的效果。
(2)认知性的健康教育 :认知性的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必要手段。传统的健康教育由于内容专业和繁琐,使患者不易理解和接受,笔者认为应结合软件平台提供专有的健康咨询,从而取代传统的单纯让患者填写繁多复杂的健康问卷,通过与患者进行长达30min的健康情况谈话,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自身对健康的认识和确保自己健康所采取的方法,并加以引导和改正,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如对生活习惯的建议,合理膳食、合理运动的建议等,同时提供相关的中医养生保健视频,让其了解我国悠久的养生传统,做到了交互性教育而不是单向的宣教。
(3)健康管理与中医养生康复相结合 :中医养生康复主要以患者的中医体质为依据,依照中医养生理论并结合患者的情况,从阴阳五行、气血脏腑、整体观出发进行中医养生康复,包括 :中医体质评估、辩证药膳配餐、中医理疗几个部分,通常要求患者在我研究院居住3-5d、1周等多种健康疗养的配餐方案基础上,并提出运用软件平台为患者提供精细化、个体化配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