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健康小屋管理机制与运营保障
襄汾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高度重视健康小屋的日常运营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业人员、规范服务流程等措施,确保健康小屋 “有序、高效、健康运行”,持续发挥服务效能。
一、人员配备:明确职责,保障服务专业性
每个健康小屋均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运营与服务工作。管理人员主要从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或社区工作者中选拔,经县卫体局统一培训后上岗,确保具备以下能力:
设备操作与维护:熟练掌握身高仪、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的操作方法,能指导群众正确使用;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校准和简单故障排除,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原理、操作步骤、维护标准等,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健康知识储备:熟悉慢性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等基础健康知识,能为群众解读检测结果、提供一般性健康建议;对于复杂健康问题,可引导其前往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进一步咨询。
服务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群体,能耐心讲解、主动协助,提升服务体验。
县卫体局每半年组织一次管理人员复训,内容涵盖新的健康知识、设备操作更新、服务案例分析等,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
二、制度建设:规范流程,确保服务标准化
为实现健康小屋的规范化运营,襄汾县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与服务流程,形成 “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的管理体系。
服务流程规范:明确群众进入健康小屋后的全流程指引,包括登记(自愿)、选择检测项目、设备操作、结果解读、获取健康资料等环节,确保服务有序开展。例如,对于血糖检测群众,流程中特别强调 “空腹 8 小时以上”“检测后按压采血点 3 分钟” 等注意事项,保障检测安全与数据准确。
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健康小屋设备台账》,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采购时间、型号、校准记录、故障处理等信息,实行 “谁管理、谁负责” 的责任制。规定血压计、血糖仪等计量设备每半年校准一次,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组织,确保检测数据可靠。
开放与值班制度:根据群众作息规律,合理设定开放时间,并在小屋外公示,方便群众安排时间。管理人员需严格遵守值班制度,不得擅自离岗,确保群众随时能获得服务。
这些制度的落实,为健康小屋的标准化运营提供了刚性约束,避免了管理的随意性。
三、监督考核:动态评估,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县卫体局建立了健康小屋运营监督考核机制,通过定期检查与动态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服务质量不下降。
日常监督:乡镇卫生院每月对辖区内健康小屋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内容包括设备完好率、资料更新情况、管理人员在岗情况、群众反馈处理等,检查结果纳入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季度评估:县卫体局每季度组织一次抽查,抽取 10%-15% 的健康小屋,通过现场查看、群众访谈、数据核查等方式,评估其运营成效。重点关注群众满意度、检测数据记录完整性、健康宣教活动开展频次等指标。
问题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设备故障未及时维修、资料过期未更新等),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与要求,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此外,县卫体局还畅通群众反馈渠道,在健康小屋公示投诉电话,接受群众对服务态度、设备问题等方面的反映,并在 3 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应处理,形成 “群众监督 - 及时改进” 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