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贡区智慧社区健康小屋的工作制度与运行保障
《章贡区智慧社区之健康小屋工作规范(试行)》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设备维护等制度,为健康小屋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全流程保障,确保服务质量稳定、高效可持续。这些制度的落实,是健康小屋发挥作用的关键支撑。
一、工作职责分工:多方协同的管理体系
健康小屋的运行涉及多个主体,规范明确了各主体的职责边界,形成 “街道居委会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专业人员” 协同配合的管理模式:
1. 街道居委会:负责场所与日常管理
街道居委会承担健康小屋的基础保障职责,包括:
场所设置:提供相对独立的开放空间(面积不低于 20 平方米),确保位置便利、环境整洁;
日常运行协调:制定开放时间表,协调解决水电供应、安全保障等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将仪器设备纳入居委会固定资产台账,定期盘点,防止流失或损坏;
宣传推广:通过社区公告、微信群等渠道,向居民宣传健康小屋的服务内容与开放时间,提高知晓率。
例如,某社区居委会将健康小屋设在社区活动中心一楼,配备专人负责开门关门、环境清洁,并每周在社区公告栏更新健康小屋的活动安排,居民使用率较设立初期提升了 40%。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健康小屋的专业后盾,职责包括:
卫生技术指导:制定健康检测、干预指导的技术规范,确保服务专业性;
健康教育组织:策划健康讲座、主题宣传等活动,指派医生参与授课;
人员派驻:定期安排全科医生或社区护士到健康小屋开展咨询指导;
数据管理:将健康小屋采集的居民健康数据纳入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与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
3. 专业人员:落实一线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派的全科医生或社区护士,负责在健康小屋开展具体服务:
免费咨询指导:解答居民关于慢性病管理、用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疑问;
健康宣教:向居民讲解健康小屋的功能与使用方法,普及 “早预防、早干预” 的健康理念;
随访管理: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病情变化。
二、工作程序与要求:规范服务的全流程指引
为确保服务有序开展,规范对健康小屋的工作程序作出详细规定:
1. 自助体检流程:免费、自愿、便捷
居民进行自助体检时,须持本人身份证,就近、自愿选择项目检测,所有项目均免费,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收取费用。这一规定从制度上保障了健康小屋的公益属性,避免商业化运作。
体检流程简洁明了:居民刷身份证登记→自主选择检测项目→按说明操作设备→获取检测结果→如需咨询可等待驻点医生解读。对于操作困难的老年人,居委会或医护人员会提供协助,确保 “不会用也能享服务”。
2. 开放与公示制度:保障居民知情权
健康小屋在居委会管理下实行全日制开放(具体时间根据社区实际调整,如 8:00-18:00),满足不同人群的时间需求。同时,严格执行公示制度:
公示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人员信息及照片;
公示每周巡诊时间(原则上每周不少于半天);
公示监督电话,接受居民对服务质量的监督与反馈。
这些公示信息让居民清楚了解 “谁在服务、何时服务、有问题找谁”,增强对健康小屋的信任度。
三、仪器维护与故障处理:保障设备持续运行
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健康小屋服务的基础,规范建立了严格的维护与故障处理机制:
1. 日常维护: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健康小屋的仪器由居委会指定专人管理,每日工作结束后清洁仪器表面;每两周测试一次设备功能,确保测量准确,并详细记录维护情况。对于需要耗材的设备(如血糖试纸、打印纸),管理人员会提前储备,及时更换,避免因耗材不足影响服务。
2. 故障处理:快速响应,闭环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专人与居委会管理人员对接,形成设备维护联动机制:
日常发现的小故障,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现场排除;
无法解决的故障,立即联系厂家工程师维修,并记录故障原因、维修时间及结果;
维修期间,对涉及的检测项目张贴暂停服务通知,告知居民恢复时间或替代检测点。
这种快速响应机制,将设备故障对服务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健康小屋的服务连续性。
通过完善的工作制度与运行保障,章贡区智慧社区健康小屋实现了 “有人管、有规范、能持续” 的良性运转,为居民提供稳定、可靠的健康服务,成为智慧社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民生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