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 “三个一” 健康小屋建设背景与试点推进成效
2020 年,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健康中国” 战略,郑州市积极探索健康管理新模式,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行 “三个一” 健康管理模式,即 “一间健康小屋、一名健康管理员、一个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旨在通过规范化、常态化的健康服务,为职业群体及公众构建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这一模式的提出,既是对国家卫生健康工作要求的具体落实,也是应对疫情后公众健康意识提升、健康服务需求增长的重要举措。
一、试点推进:从局部探索到规模扩展
郑州市 “三个一” 健康小屋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试点摸索、逐步推广的过程。截至相关答复发布时,全市已在 37 家单位建成 “三个一” 健康小屋,开展试点服务,覆盖学校、企事业单位、机关等不同类型主体,其中学校 5 家、企事业单位 15 家、机关 17 家。这些试点单位的选择兼顾了不同职业群体的健康需求特点:学校聚焦青少年生长发育与心理健康,企事业单位关注职工职业健康与慢性病预防,机关则侧重公职人员的亚健康调理与压力管理,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务场景。
试点工作启动后,健康小屋迅速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职业群体的热烈欢迎。以机关单位为例,健康小屋提供的血压、血糖定期监测服务,帮助公职人员及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结合健康管理团队的干预建议,有效降低了因病缺勤率;学校健康小屋配备的心理测平仪,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评估服务,配合心理辅导团队的介入,对青少年情绪问题早发现、早疏导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事业单位则通过健康小屋开展职业健康讲座、体检报告解读等活动,提升了员工的健康素养和团队凝聚力。
2020 年,郑州市政府将 “三个一” 健康小屋建设列为卫生健康工作重点推进内容,进一步加快了推广步伐。同年 6 月 17 日,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向各市属医疗机构和市疾控中心印发《关于明确 2020 年健康小屋建设计划的通知》,明确 12 家市属医疗机构需新建 30 个 “三个一” 健康小屋,这一计划的出台,标志着健康小屋建设从试点阶段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服务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二、政策驱动:多文件支撑规范化建设
为确保 “三个一” 健康小屋建设有序推进,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为试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2019 年 3 月,《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郑州市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康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试行) 的通知》印发,首次明确了 “三个一” 健康小屋的建设标准、管理模式等核心内容,为试点工作划定了基本框架。
2020 年,在试点基础上,郑州市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6 月 17 日的建设计划通知提出更严格的标准要求,对设备配置、服务流程等进行细化;6 月 28 日,《关于加强 2020 年郑州市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印发,进一步规范 “三个一” 健康小屋的管理服务模式,明确健康管理员与服务团队的职责边界,确保服务质量可控。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郑州市对健康小屋建设的系统性思考,也为试点成效的巩固提供了制度支撑。
三、试点成效:从健康检测到管理闭环
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三个一” 健康小屋已突破单纯的 “检测点” 功能,形成了 “检测 — 评估 — 干预 — 跟踪” 的健康管理闭环。健康小屋配备的健康评估一体机可完成身高、体重、脉搏、血压、血糖、血脂、中医体质辨识等多项基础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健康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存储;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根据检测结果,为职工提供个性化健康咨询,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风险人群制定干预方案,定期跟踪健康指标变化。
以某企事业单位健康小屋为例,其运行半年内完成职工健康检测 1200 余人次,发现高血压高危人群 32 人、血糖异常者 18 人,健康管理团队通过饮食指导、运动建议、定期复测等方式进行干预,3 个月后高危人群中 60% 的血压、血糖指标趋于正常。这种 “早发现、早干预” 的模式,不仅降低了职工患病风险,也为企业减少了因健康问题导致的生产效率损失。
此外,健康小屋的健康宣教功能也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内设宣传栏、发放宣教资料、播放健康视频等方式,试点单位职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某机关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健康小屋运行后,职工对 “高血压防治知识”“合理膳食标准” 的知晓率分别从 65%、58% 提升至 89%、82%,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意识显著增强。
总体而言,郑州市 “三个一” 健康小屋的试点工作,通过精准对接职业群体健康需求,构建了便捷、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网络,为后续规模化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公共卫生服务创新提供了 “郑州样本”。